查看原文
其他

施托姆诗17首

德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汉斯·台奥多尔·沃尔特森·施托姆(1817~1888年),德国小说家和诗人。出生于北海边的胡苏姆,代表作有《茵梦湖》《白马骑士》等。
施托姆中学毕业后入基尔和柏林的大学学习法律,1843年回故乡当律师。但当时德国北部还处在丹麦统治下,施托姆受到排挤,他不得不于1853年离开家乡,去普鲁士过流亡生活,直到1864年丹麦撤出后才重返故乡。他早期从事诗歌创作,歌咏家乡的自然风貌和孤寂的人生,也有些诗歌表达了反对丹麦统治的爱国主义思想。施托姆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从1847年至1888年他一共创作了58个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茵梦湖》、《在大学里》、《淹死了》和《白马骑者》等。
1817年9月14日,施托姆生于当时处于丹麦统治下的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濒临北海的胡苏姆小镇,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佛里西亚人。
1837年,进入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回故乡开设律师事务所,同时开始搜集整理家乡的民歌、格言、传说和童话,并创作了一些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抒情诗。
184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玛尔特和她的表》;深切关注同年爆发的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人民反抗丹麦统治的斗争。
1850年,发表中篇小说《茵梦湖》,这是施托姆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小说,他因此赢得了小说家的声誉。
1853年,创作抒情诗《离别》;同年因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问题上表现出对德国的强烈同情,被丹麦统治者取消律师荷尔斯泰因问题上表现出对德国的强烈同情,被丹麦统治者取消律师资格,被迫迁居波茨坦做法院义务推事。
1856年,迁居海利根施塔特,获得县法官职务。1861年,创作中篇小说《城堡里》。
1864年,爆发普鲁士-丹麦战争,丹麦战败并退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太因,施托姆返回故乡,任行政长官;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太因并入普鲁士后,改任胡苏姆法院法官。
1865年,妻子去世,完成诗集《浓黑的阴影》,这篇诗集达到了他的抒情诗的顶峰。1874年,完成《木偶戏子保罗》。1875年,完成历史中篇小说《淹死的人》。
1880年,退出政界,移居哈德马尔申,专事创作。1883年,完成中篇小说《缄默》。1885年,写下《箍桶匠巴施》。1886年,完成《双影人》。1888年,完成他最后一部小说《白马骑士》。
1888年7月4日,在哈德马尔申逝世。





施托姆一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共58篇。他的作品,尤其是早年的作品,避免写重大的社会题材,他的后期作品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他的小说是从抒情诗发展而成的,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的一种延伸,富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根据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1847-1852):从《玛尔特和她的表》开始,以《茵梦湖》为顶峰,还有《一片绿叶》等等。这一时期的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大多描写生活片断,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渲染,类似于抒情小品。在《马尔特和她的钟》里,作品中的“我”回忆老处女马尔特与钟为伴的孤独生活,表达了一种宁静忧伤的情调;《茵梦湖》由十个段落组成,在孤独老人的回忆中展现了欢乐的童年时代、浪漫的青年时代和不幸的爱情悲剧。这一时期的小说多半局限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的范围内,没有接触到当时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但在反映社会人生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中期(1853—1863):这一时期,施托姆被迫流亡异乡,饱经忧患,开始深入接触各种社会现实,因此创作的内容突破了原先狭窄的题材,批判当时社会的成分逐渐增加。作品不再着重抒发情感,而是通过完整的情节,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现实问题作为作品的重心。当然,描写平凡的爱情、友情和亲情仍然是他作品的基调和创作的主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杏革莉卡》、《在施塔茨庄园》和《在大学里》等。《杏革莉卡》写于波茨坦流亡时期,是施托姆艺术发展的一大标志。杏革莉卡和埃尔哈特暗中相爱,然而埃尔哈特限于自己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一直没有勇气表白,在甜蜜和痛苦的轮番煎熬中,终于错失了良机。
晚期(1864-1888):与以抒发情感为主的初期创作相比,这个时期的创作中作者更偏重于客观性的叙述,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白马骑士》、《淹死的人》和《昔影随形》等。《白马骑士》通过修筑海堤这条主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施托姆看来,个体生命最终只有回归到宇宙自然的大生命中,才能获得超越和永生,他笔下的诸多人物就是在与大自然的融汇合一中,获得了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生命的超越。因而作者在自然世界中寄予了自由、爱和美的理想,虽然他的作品也时时表露出消极和感伤的情绪,但是在那样窒息人的暗淡时代,知识分子的感伤,正表示了他对于时代现实的严肃,比起麻木来,智慧的感伤甚至可以说是更为积极的态度。



推荐阅读:

沃尔科特《白鹭》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20首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15首

曼德尔施塔姆《彼得堡诗行》30首

杰克·吉尔伯特诗70首

达尔维什诗11首

《恶之花》各译本之比较

特拉克尔诗62首

波德莱尔《恶之花》

R·S·托马斯诗17首

骚塞诗2首

柯勒律治诗3首

威廉·华兹华斯诗9首

布鲁姆《经典的中心:莎士比亚》

布鲁姆《但丁的陌生性:尤利西斯和贝亚特丽丝》

布鲁姆:歌德《浮士德·第二部》:反经典的诗篇

卡林内斯库《波德莱尔与审美现代性的悖论》

布鲁姆|经典记忆:早期的华兹华斯与简·奥斯汀的《劝导》

布鲁姆《弥尔顿的撒旦与莎士比亚》

帕斯《诗歌与现代性》

帕斯《诗歌与世纪末》

里尔克:反叛与抒情

雨果传记

惠特曼传记

耶·哈拉塞莫维奇诗7首

高乃依《咏国王路易十三之死》

涅列金斯基-梅列茨基《我走到一条小河边》

席勒《希腊的群神》

克洛卜施托克《夏夜》

金特《我倒愿意避开了你》

格尔哈特《赞歌》

兰波诗9首

济慈诗8首

翁贝托·萨巴诗100首

翁贝托·萨巴诗14首

石川啄木《爱自己的歌》

茹科夫斯基诗5首

波德莱尔诗15首

叶芝诗15首

古印度《梨俱吠陀》

古马里史诗《松迪亚塔》

艾米莉·狄金森诗11首

阿多尼斯《风中的树叶》

歌德《残句》

沃尔特·惠特曼《普遍性之歌》

辛波丝卡诗10首

尼古拉斯·纪廉诗9首

金子美铃诗10首

奥皮茨《一个乞丐的墓志铭》


君子事行役 再空芳岁期 美人旷延伫 万里浮云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